2007年8月6日

青年參政 (虛構=假假的)

(馬來西亞訊)這屆大選不一樣!隨著首相宣布解散國會後,選舉委員會也公佈第十二屆全國大選的合格選民為1千400萬人,是歷年來最多市民登記為選民的一次選舉.

有很多傳言指出,這是因為之前馬華及行動黨不斷的招入“名人青年”加入政壇,號召了年輕選民對於政治的關注。

自從1969年,馬來西亞出現種族暴動的事件後,大馬的政治局勢出現了巨大的變化,再加上近數十年世界各地出現排華的現象,大馬華裔對於政治日趨恐懼,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,導致新生代對於政治冷感。

華裔青年對於政治的冷感是有跡可尋的,華裔青年在這麼多年來除了上一輩的華人的“勸說”下安分守己,更被一些極端領袖的言論所嚇壞,尤其是於1998年印尼出現排華事件後,有心人選然種族暴動可能會在政治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下再度發生,因此青年對政治止步。

最近一次華裔青年大規模參與政治的事件,應該追尋至1999年的訴求事件,當年大馬某強大的執政黨面對分裂的情況,華裔青年看準時機,向政府提呈訴求,以改善數十年來華裔同胞被忽略的問題,可是在大選成績出爐後,這些華裔青年的訴求卻被視為破壞國民團結的舉動。

但是這情況已經獲得改善,隨著名嘴及著名部落格加入政黨後,獲得全國青年熱烈的關注,許多青年群起加入朝野的華基政黨,誓言要進行一場政治改革,可是一些青年則認為,執政黨主仆關係繼續存在,反對黨內訌事件不斷升級,青年加入政壇,可說是熱鬧有余,衝擊力不足。

一些自以為是的評論家指出,青年加入政黨是受到特定的安排的,因為在過去數十年來,國家太過壓抑青少年的思想,互聯網的出現讓青少年毫無忌憚的發表政見及個人感受,此現象已經讓某陣線覺得受到威脅,因此在無法鎮壓的情況下,該陣線從被動化為主動,讓這些異見著加入政治。

一般分析,執政黨已經意識到在面臨全球化的當時,過度鎮壓互聯網或部落可能會有反效果之外,甚至會被國際人權組織所批判,因此,才會主動讓青年加入陣線,讓陣線糾正青年的異見。

總言,自從華裔青年在之前加入朝野政黨後,的確是為我國腐敗的政治現象帶來新的氣息,至於是否會帶來效果,現在仍無法定奪,不過相信這是大馬青年建立獨立思想的絕好時機。

不過市民一般上對於青年加入政黨的舉動表示樂觀,但是希望這些新時代的人,不應該再沿用久有政治人物的狹窄思想,目光應該更遠,遺棄在獨立50年來所施行的愚民政策,發展下一代青年的獨立思想。

Seja o primeiro a comentar

  ©Template Blogger Elegance by Dicas Blogger.

TOPO